女性绝经后近半数骨质疏松 风险评估不能少 发帖

shuaidong14 发表于 2019-7-8 16:04

第 1 页

  研究表明,2016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36%,其中男性为23%,女性为49%,骨质疏松症已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也一直是中老年女性的大敌。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是骨质疏松性骨折,它可显著增加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据预测,至2050年,我国骨质疏松性骨折患病人数将达599万,相应医疗支出高达1745亿元。专家建议,所有50岁以上的绝经后妇女应进行骨质疏松的风险评估,并通过运动及药物治疗提早干预,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与进展。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明显升高。研究表明,2016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36%,其中男性为23%,女性为49%,骨质疏松症已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是骨质疏松性骨折,它可显著增加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根据流行病学调查,2010年我国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达233万人,其中髋部骨折36万,椎体骨折111万,其他骨质疏松性骨折86万,为此医疗支出649亿元。据预测,至2050年,我国骨质疏松性骨折患病人数将达599万,相应医疗支出高达1745亿元。

  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中老年女性摔倒后骨折的案例,相信我们身边许多女性也会很担心自己绝经后如何解决“骨质疏松”这个难题。下面是根据中国、美国、英国、香港等近年来绝经后骨质疏松相关指南总结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的防治”相关知识,希望对中老年女性有所帮助。

  骨质疏松已成为骨折最大危险因素

  骨质疏松的主要特征为低骨量、骨微结构破坏和骨骼易脆,会导致骨密度降低和骨折风险增高,并可导致患者身高降低、驼背、周身疼痛等。可是,许多人的骨质疏松在骨折发生前并没有临床表现,因此许多没有症状的患者误以为自己肯定没有骨质疏松。另一方面,许多足部或髋部疼痛的患者也误认为自己的问题是由骨质疏松造成的。

  椎骨骨折是骨质疏松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多数这类骨折(约2/3)没有症状,它们是在胸部或腹部X线检查时作为偶然发现而被诊断。髋部骨折在骨质疏松中相对常见,高达15%的女性和5%的男性在80岁前可受累。还有一种股骨头软骨下不全性骨折也很常见,它可导致软骨间隙迅速流失,最终出现破坏性继发性骨关节炎。此外,绝经后不久的女性更常见一种骨折——桡骨远端骨折,这类骨折与髋部骨折的风险随年龄成指数级增长。

  50岁以上女性进行骨折风险评估很必要

  美国内分泌医师协会(AACE)和美国内分泌协会(ACE)推荐所有50岁以上的绝经后妇女应进行骨质疏松的风险评估,既包括骨质疏松症也包括骨折危险因素的评估。预防骨折无疑是骨质疏松防治策略的最重要、最核心的目标。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07年推荐了一种骨折风险评估的新工具—FRAX,用以评估临床上哪些患者更需要接受骨质疏松诊断和治疗。本评估适用于40~90岁未发生骨折却存在骨量低下的人群,在计算机软件中录入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和体重等一般情况和骨折史、服用激素类药物史等7个骨折危险因子,根据输入数据可得出参与评估者在未来10年发生髋部、脊柱等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可能性,临床医生可根据评估结果对患者做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防治骨质疏松运动和药物需双管齐下

  骨质疏松严重地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运动对骨质疏松有着一定的防治效果,运动也开始成为临床治疗骨质疏松的一种辅助手段。适宜的机械应力能够促进骨形成,提高骨密度,从而预防骨质疏松。在一定的范围内,机械应力刺激越大,越能促进骨骼生长。

  国外有研究报道,绝经后女性每周3次的负重或哑铃训练并适当补钙,一年后股骨颈、转子间及脊柱的骨密度均有所提高,而单纯的雌激素治疗组则无明显变化。

  我国的传统健身运动如太极、五禽戏、八段锦等,长期练习对于身体机能的促进也有着积极作用。此外,步行、骑车、广场舞都有助于骨质疏松的预防。现在我们可以明白,一些网红奶奶们通过运动锻炼不仅能保持苗条身材,还的确能防治骨质疏松。此外,钙、维生素D和抗骨质疏松症药物的摄入也是不可或缺的。

  维生素D。目前我国骨质疏松患者维生素D摄入普遍偏低,钙与维生素D复合制剂的维生素D的含量也比较低。中国大陆地区7个省份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55岁以上女性血清总钙浓度平均值为2.32mmo/L,25-羟维生素 D(25-OH-vitD)平均18μg/L,61%的绝经后妇女存在维生素D缺乏。因此骨质疏松症患者应维持(25-OH-vitD)≥30μg/L 的水平( 推荐范围 30~50μg /L),必要时可进行维生素D替代,通常需1000~2000U/d的摄入量以维持维生素D在合理的水平,具有肥胖、吸收不良、器官移植后、高龄等因素的个体可能需要更高的补充剂量。

  钙。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是保证抗骨质疏松症药物充分发挥疗效的前提。钙是骨形成的原料,为保证骨骼健康需摄入足够的钙,AACE/ACE指南与NOF骨质疏松症防治指南均推荐≥50 岁女性钙的摄入需≥1200mg/d,如饮食中钙摄入不足需使用钙剂替代,而我国2011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则推荐绝经后妇女钙摄入量为1000mg/d。

  抗骨质疏松药物。骨质疏松症作为不可逆的骨骼衰老表现,需要终身管理,甚至终身治疗。关于抗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疗程,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长期治疗的安全性 (如下颌骨坏死和不典型骨折)和相应临床研究的缺乏是长期应用抗骨质疏松症药物的瓶颈。NOF骨质疏松症防治指南提出,中等骨折风险患者使用二磷酸盐3~5年后可停药,高骨折风险患者应继续使用或换用其他药物进行治疗。